吉貝耍的祭典文化

平埔文化資訊網 文/圖

阿立母夜祭

「夜祭」活動是整個吉貝耍祭典的重頭戲,時間是從農曆九月初四深夜至初五凌晨四、五點結束。夜祭開始之前,旅外村人或信徒所奉祀的「阿立矸」,都來到祭壇上一起「看熱鬧」。一時祭壇上擠滿了白色瓷瓶及檳榔、澤蘭,平時信徒還願捐贈的金牌,亦會掛在阿立母的瓷瓶上,一下子大公廨內被妝點得喜氣洋洋,「神」氣喧騰,煞是動人!夜深微涼時刻,尪姨帶領各祭司,向尪祖、阿立母行三向禮後就展開跨夜神秘、肅穆的「夜祭」典禮。

在這一年來向尪祖、阿立母許願祈福的村人,陸續已將屠宰好的豬隻載至大公廨埕前,將祭品擺放好,進行夜祭第一項儀式「獻豬」。獻豬還願的村人,有外出工作受阿立母神威照顧賺大錢的,有子弟當兵平安退伍還願者。據說以前獻豬都以「山豬」為主,但現都改以黑豬來代替,而且也以宰殺好的豬隻來代替現場宰殺的方式,這樣似乎比較合符現代潮流,雖失古風,亦不可不視為改良文化的另一種好表現。

豬隻置於「敢壺仔」(竹編篩盤)上,內臟置於旁,豬頭朝向大公廨,前放五杯小酒杯,另有一甕,內插檳榔一串,澤蘭數支,旁放茅草一束(過火用),七尺二白布一條(覆布禮用),還有盤子放祭品買(糯米飯)、粄(糯米粿),及鐵釘(寓生壯丁),硬幣(寓生財)、綠豆、穀粒、碎犛片(寓豐收)各一小包。

豬隻擺放完畢,由尪姨進行「敬酒禮」並「請神」,由尪姨口唸禱詞,請尪公、尪祖、太上李老君、阿立母,天公一起降臨接受獻禮祭拜。請神完畢,尪姨一一點名詢問各獻豬的還願者,逐一跪拜並點燃茅草以火拂拍豬體,以示「過火」淨豬;過火完畢,再一一噴酒表示消毒。

過火禮結束,尪姨與還願信徒,將置於旁的七尺二白布拉開,覆蓋於豬體上。至於為何一定要用七尺二的白布來進行「覆布禮」,詢問長者無法知其源由,但照推測,白色代表潔淨,正與尪祖、阿立母的個性相符,至於尺寸問題,可能受漢文化「文公尺」的求吉利觀念影響吧!豬體上蓋上白布,有防止其他神魂竊食的信仰義涵在,若從科學角度來看,想必是有防止蚊蟲沾粘的效果。

蓋布後,還願者倒米酒於酒甕中,並不時斟酒,前後五次,至此代表已將豬隻獻給天公及尪祖、阿立母了,也完成了「還願」禮的動作。

須臾,尪姨拿起檳榔切半的「筶」(即卜杯),擲於地面,卜筶了解諸神是否點收獻豬完畢,禮成,尪姨以刀背敲打豬頭兩下,並掀開白布,還願者協助翻仰豬身,進行「翻豬禮」,然後尪姨以刀象徵性劃一下豬口、耳、身體,表示諸神點收完畢。翻豬完,陸續由還願者將豬隻載回,現在由於平時已吃慣大魚大肉,所以獻拜的豬隻大都跟「肉販」租借,拜完由豬肉販載回販賣。廨埕不久淨空出來,接下來進行夜祭最後的「壓軸好戲」─「牽曲」。

牽曲

「牽曲」在西拉雅族祭儀之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子,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稱,如「跳戲」、「牽戲」、「跳嗚嘮」等,是一種舞者手交叉圍成圈,配合簡單進退的舞步,邊唱邊跳的歌曲。

現在吉貝耍牽曲所聽到的語言,是以平埔古語吟唱而成,無人能真正從歌中翻譯其意,有人說是「七年饑荒」的調子,是當初祖先渡海來台,連續遭遇了七年的旱災饑荒,尪祖(阿立祖)帶領子民向上蒼祈雨所吟唱出來的曲調,曲調哀怨感動了上天降下甘霖,於是每年祭典時族人便吟唱此曲,感念天公與尪祖(阿立祖)、阿立母的恩澤。

又有人說那是「望母調」,懷念祖先對子孫的庇佑,因此曲調哀怨動人,希望祖先不要遺忘子孫,繼續庇蔭。但隨著時代文化的轉變,現代牽曲已失去那份悲傷哀戚之感,除了用來表達對上蒼、尪祖、阿立母的感恩之心外,也用在年度祭儀之外的場合,表徵祈福、降福之意,甚至在這一兩年吉貝耍的牽曲團體更受邀至各地表演,躍昇成為一種民族藝術的表徵。

牽曲在吉貝耍,甚至整個西拉雅族的信仰文化中,具有一種無上的神聖性,代表族人對於祖靈、上天的最高敬禮,平常是不可以隨便唱的。吉貝耍的牽曲需在農曆八月十五日,由尪姨「開向」、「開向水」之後才能唱,在農曆九月初五之後就不能再吟唱。

吉貝耍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開始做九月初五夜祭及哮海祭的牽曲訓練準備,由尪姨、曲師帶領村中的少女班、婦女班做一年一度的排練,通常會在尪姨李仁記的家中進行牽曲練習,但如果有村人欲邀請牽曲團體至其家中祈福,曲師會安排一天至該村人的家前廣場做牽曲的練習,主家則須準備飲料、點心招待大家。村人皆信請牽曲團體至其家前演練,會助其解厄並受阿立母的庇佑。

吉貝耍早期的曲師為朱天量先生,後來由段麗柳小姐接棒,她在二十歲左右由尪姨指定接下曲師的工作,直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這幾年來在她的熱心奔走訪查下,能把一些老一輩所吟唱的牽曲老調,重新做整理,並且召集了老人班、婦女班、少女班、組成了吉貝耍近七十人的牽曲團體,對於吉貝耍牽曲傳統文化的恢復及薪傳的奉獻,功不可沒!

據老一輩的說法,以前牽曲的曲調甚多,但完全是靠心授口傳,亡佚泰半。目前吉貝耍的牽曲可分成老調及新調兩種。新調即是由少女所唱的版本,老調是由婦女所唱的曲。新調也稱為「下頭調」,據了解是過去的曲師朱天量在光復後,到台南縣大內鄉的頭社村「交力林」部落抄回曲譜,然後教導村人而流傳至今,後來村中的老一輩常提出質疑,早期吉貝耍有自己的牽曲曲調,為何要去學頭社的曲呢?於是促成族人找出一些老一輩以前曾經牽過老調的婦女,每人口唱幾句,再加以整理出來。村中六十歲以上曾牽過曲的婦女才會唱老調,「老調」或稱「舊調」,是日據時期到光復初期所唱的牽曲,這才算是道地的吉貝耍傳統牽曲。

牽曲在吉貝耍的祭典中佔極重要的地位,不管是在夜祭或是哮海祭中都是個重頭戲。吉貝耍的牽曲清一色是由女性擔任,跟台南縣大內鄉頭社的男、女一同牽曲有所不同,史料上也記載西拉雅的牽曲以前是男女一起,並有牽曲中互吐檳榔汁示愛的習俗,但在吉貝耍牽曲由女性擔綱的傳統由來已久,而且嫁入吉貝耍的一些婦女也都自然成為牽曲團體的一份子。 以前牽曲少女的穿著打扮是穿白衣藍裙,頸繫紅絲巾,頭戴芒草、雞冠花、檳榔花編製成的花環,牽曲時則赤腳。穿著顏色配合潔淨之意,紅領巾純粹是裝飾用,沒什麼意涵,而頭戴花環據老一輩說法,也是學至頭社,至於用意則不解。幾年前,學者考據早期西拉雅人的穿著,量製了一套復古的牽曲服裝,現在吉貝耍的牽曲服裝便沿用此復古服飾,也使得吉貝耍的牽曲更具有「古味」!

近年來,平埔族的血源認同之風正熾,而牽曲的傳統性也漸被打破,不過也引來了極大的爭議,畢竟它是祭典中才能出現的敬神儀式。從1999年的台灣金曲獎「最佳民族樂曲唱片獎」得主-「平埔音樂紀實」的出版,到吉貝耍牽曲團體到中正紀念堂、國立藝術學院等地的演出,都招來許多族人的質疑非難,但是站在平埔傳統文化的保存及發揚上,這是時勢所驅,也是因應時代潮流的作法,以前流失的平埔文化我們來不及搶救,至少現在還有的文化資產,我們有絕對的責任,運用智慧去紀錄、保存、發揚光大,而且這份使命不單是平埔後裔所擁有的!

哮海祭

吉貝耍平埔祭典的最後節目,是在初五午後所進行的「哮海」。祭儀地點在於大公廨西南方約二百公尺處的農路或農田上。這項祭典是吉貝耍獨有的慰祖靈儀式。

相傳哮海祭是為了遙念當初蕭壟老家( 蕭壟位於吉貝耍西南方向,故祭儀皆面向西南 )渡海來台死於海灘的祖先。最早,吉貝耍先民沿龜重溪,急水溪西下至倒風內海「乞水」祭祖,倒風內海消失後便在此地點追懷祖先恩德。

另一種說法,說慰靈的對象是,在番仔塭遭雷殛的平埔先祖「阿海」(據番仔塭〈阿立祖廟誌〉上說,阿海為北頭洋平埔人,九月初五不幸遭雷殛升天為神,稱「阿立祖」或「海祖」)。

不過最近的訪查中,從九十二歲耆老段曉晨先生口中得知,其祖父曾向他提起這段哮海祭的淵源:具傳段氏渡台始祖由大陸來台,欲於倒風內海登陸蕭壟,但是不諳水道,恐船隻擱淺,於是在外海觀望,適逢番仔塭漁人「阿海」熱心前去引導段氏始祖船隻登陸,並於日後以其所養殖之魚隻供給段氏始祖食用,段氏始祖感懷其恩,在阿海遭雷殛後,與當地居民合立草廟紀念阿海。後來段氏子孫充當武官,任「千總」一職,但遭當時反賊之忌,於戰亂中帶領子孫及蕭壟社民遷移至今吉貝耍地,至吉貝耍後叮嚀後代子孫,莫忘「阿海」對我族人之恩澤,於是在九月初五當日,面向西南蕭壟老家遙祭恩人「阿海」,遂演進成吉貝耍特有的祭典「哮海祭」。

不論傳說何者可靠,哮海祭都是在遙念祖先,安慰亡靈。

祭典從下午一點左右,村人挑著牲禮、飯菜,帶著「敢壺仔」來祭儀區「擺菜碗」後展開,亦即展開請諸神、祖靈「看海戲」。

祭司則在地面設置臨時祭壇,舖上兩大片的香蕉葉(象徵海面的船隻),上置尪公壺、尪祖壺,及大小公廨的阿立母祀壺「阿立矸」,旁擺祭品檳榔。祭壇前有一水桶,上插甘蔗葉,做為「開大向」之用。

開向完,尪姨帶領小公廨祭司,唸禱詞「請神」,然後以切半的檳榔「卜筶」,瞭解諸神是否降臨,判示諸神降臨後祭拜的村民全體行三向禮,摘一片甘蔗葉置於飯菜旁米酒瓶中;此時牽曲上場,少女圍著祭壇舞唱直到「採青走向」前,才停止。

牽曲時尪姨手持尪姨拐(尪姨拐有著權杖的意味),代表尪祖兩度檢視村民祭品,第一次「點飯菜」是檢視作用,第二次拔去甘蔗葉「換青祈福」,代表接受祭品,並且使亡靈得以快活。

不久,忽見尪姨面朝西南前方奔去,揮動尪姨拐作法慰靈「請阿海看戲」,祖靈上身之後倒臥在農地上翻滾,嘴裡不斷哭喊,訴說祖先開基創業的艱苦,並且感嘆來參加哮海祭的村民愈來愈少……,祖靈的感嘆,令在旁的村人慚愧不已!

尪姨「退乩」之後,牽曲亦停,進行牽曲少女的「採青走向」,成群少女由東向西奔去,採取一片青草(採青)再跑回祭壇,以示不忘來自西南方的先祖,有代代綿延的意思。

通常參加哮海祭的村民都是不守喪的,守喪不滿一年的村人,則不可至「看海戲」的現場,需於祭壇南方不遠處的農田上,帶著自己過逝未滿一年的家人亡靈,前來看熱鬧,並且接受尪祖、阿立母的祈福,保佑剛死去不久的先人的靈魂不受煎熬。尪姨會持尪姨拐至此,向沒有壺體的祭壇上的檳榔噴酒致意,再向守喪的村人身上

噴酒三次,口唸禱詞。此項祭儀,不一定每年會出現,要看有沒有守喪未滿一年的村人參加。

在追思先人的濃濃溫情中,哮海祭漸落幕,也結束了吉貝耍平埔祭典的所有活動。



本頁最後修訂於2010-03-03
連結網址 http://ianthro.tw/p/75

平埔文化專題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