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貝耍的尋根活動

平埔文化資訊網 文/圖

吉貝耍的蕭壟社民早期便是由北頭洋(今佳里鎮內)、番仔塭(今七股鄉篤加附近)遷移至此,於是演變成吉貝耍人的一種獨特的尋根「謁祖」儀式。

吉貝耍族人到這兩個地方「謁祖」,是在農曆九月初的祭典活動前,那一年、那一天前往謁祖並不一定,完全要看阿立母的指示,通常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會由尪姨向阿立母「擲筊」請示,而據尪姨表示幾乎是每四年至少會有一次謁祖活動,往常都是在農曆的閏年前往謁祖。

謁祖之前幾天,村內婦人便忙著準備謁祖牽曲時頭戴的「花環」(由芒草、蔗葉、雞冠花、檳榔花編製而成)及祭品(牲禮、檳榔、米酒、粄…)。

謁祖活動當天一大早,村人在尪姨及村長的帶領之下,眾多村人搭乘兩、三部遊覽車,帶著一顆顆緬懷先祖的心,浩浩蕩蕩前往目的地。

首先來到位於佳里往七股路上,大文國小對面小徑內的番仔塭公廨「阿立祖廟」。早期番仔塭公廨與有應公廟並列在一座矮小的水泥建築內,公廨外並無任何標示。前幾年在公廨不遠處建售公寓的建商,發願替番仔塭公廨重建,於是有了現今比較「豪華」的阿立祖廟。

廟壁上立有「阿立祖廟誌」碑,碑文中記載著與吉貝耍之間的關係與「海祖」的傳說。

廟內神案上立有「阿立祖」神位石碑,與西拉雅原有的「祀壺」文化脫離

抵達番仔塭阿立祖廟後,即由吉貝耍尪姨進行謁祖祭拜的儀式。尪姨口中唸唸有詞,時而以平埔語,時而以台語向阿立祖告知來意,再以檳榔「擲筊」請示阿立祖到來並接受子孫的謁拜後,吉貝耍的牽曲少女、婦女,先後在阿立祖廟前進行敬神的牽曲活動,牽曲畢便完成番仔塭謁祖的部份。

接下來驅車前往位於佳里鎮市街西北方約兩公里的北頭洋「立長宮」。北頭洋的公廨於五0年代中期改建為公厝,定名為立長宮,並於公廨前加蓋「慶長宮」供奉觀音佛祖。與番仔塭一樣,出現西拉雅公廨與漢人廟宇並列的奇特現象。

立長宮中亦以一石碑刻「阿立祖」代表神位,並且在神案上有各式各樣的壺體及大小不一的卵石,壺體代表祖靈,卵石因拜契而生。一行人來到慶長宮前即受到廟方人員放「鞭炮」熱烈歡迎,這與吉貝耍的公廨忌煙、火是大異其趣。

尪姨帶領眾族人進入慶長宮後狹窄的阿立祖廟「立長宮」,謁祖祭拜的儀式經過與番仔塭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由於立長宮前即是慶長宮,無廟埕可供牽曲,大家只能移駕到慶長宮前的廟埕牽曲給「廟後」的阿立祖看。

北頭洋的民眾對於吉貝耍人的到訪,特別禮遇,常準備了一大堆吃的、喝的給大家,吉貝耍人也特別感到親切,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血濃於水」吧!牽曲畢,稍做休息,大家走向遊覽車,結束了這趟有意義的尋根謁祖活動。來到這兩地昔日祖先來處的公廨,在吉貝耍人的眼中看來有幾分的唏噓!曾幾何時,這片土地的主人、祖靈信仰,在強勢漢文化的壓制下,公廨的地位已變得如此卑微!幸好,這幾年的民族意識覺醒,平埔族人漸漸走出歷史的陰影自卑,極力恢復自己的文化。

1999年農曆3月29日,北頭洋的立長宮恢復舉辦蕭壟社的平埔祭典文化活動,而牽曲及祭典的恢復,正是聘請吉貝耍的尪姨及曲師前往主持、指導的。

促使北頭洋恢復平埔祭典,相信是對吉貝耍人虔誠謁祖活動最正面的回饋及肯定吧!



本頁最後修訂於2009-04-14
連結網址 http://ianthro.tw/p/74

平埔文化專題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