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平埔文化資訊網 文/圖
參考書目丁紹儀,《東瀛識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臺灣文獻叢刊第2種。山中樵著,子彬譯,〈臺灣番俗圖譜〉,收入《公論報》(臺灣風土),66、67,1949年9月13、20日。小川尚義,《原語による臺灣高砂族傳說集》,臺北:臺北帝國大學語言學研究室,1935。
小川尚義,《インドネシア語ニ於ケル臺灣高山族の位置》,收入:《太平洋圈民族と文化》,上卷,東京,1944。
六十七,《番社采風圖考》,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臺灣文獻叢刊第90種。
王一剛,〈新社及卓猴、大傑顛社會播遷〉,《南瀛文獻》,2:1,1954,頁73-82。
王一剛,〈凱達格蘭族的源流及分布〉,《臺北文物》5:3,1957,頁25-28。
王一剛,〈凱達格蘭族的房屋〉,《臺北文物》6:1,1958,頁41。
王一剛,〈凱達格蘭族的蕃歌〉,《臺北文物》6:1,1958,頁113。
王一剛,〈北部平埔族的傳說〉,《臺北文物》6:3,1958,頁63-65。
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臺灣文獻叢刊第113種。
王瑛曾,《重修臺鳳山縣志》,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62,臺灣文獻叢刊第146種。
王端宜,〈北部平埔族的木雕〉,《臺大考古人類學刊》35、36期,1974,頁83-94。
中村孝志著,王世慶譯,〈荷領時代之臺灣農業及其開發〉,《臺灣經濟史初集》,收入臺灣研究叢刊第25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4,頁54-69。
中村孝志,賴永祥、王瑞徵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臺灣番社戶口表〉,《臺灣文獻》6:4,1955。
中村孝志,〈荷蘭人對臺灣原住民的教化〉,《南瀛文獻》3:3-4,1956,頁1-20。
石猤莊作,〈ケタガランの蕃歌〉,《科學の臺灣》3:3-4,1956,頁1-20。
石萬壽,〈西拉雅平埔族的阿立祖信仰〉,《成大歷史學報》8,1981,頁143-181。
石萬壽,〈頭社的阿日祖祭典〉,《民俗曲藝》8,1981,頁1-7。
石萬壽,〈西拉雅平埔族蕭壟社群的阿立祖信仰〉,《國際中國邊疆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1985,頁1465-1499。
江家錦,〈從祀壺來談西拉雅族的信仰〉,《南瀛文獻》3:1-2,1955,頁16-27。
江家錦,〈平埔族的信仰雜記〉,《南瀛文獻》13(上),19561,頁14-22。
江家錦,〈西拉雅族的信仰〉,《臺北文物》7:1,1958,頁115-118。
江樹生,《梅花鹿與臺灣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屏東: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1985。
江樹生,〈蕭壟城記〉,《臺灣風物》4:35,1985,頁80-87。
朱仕玠,《小琉球漫誌》,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臺灣文獻叢刊第3種。
朱景英,《海東札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臺灣文獻叢刊第19種。
安倍明義,《臺灣地名研究》,臺北:蕃語研究會,1938。
伊能嘉矩著,溫吉編譯,《臺灣蕃政志》,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7。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東京:刀江書院,1957。
伊能嘉矩、粟野傳之承,《臺灣蕃人事情》,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1900。
村上直次郎原譯,郭輝中譯,《巴達維亞城日記》,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0。
沈有容,《閩海贈言》,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臺灣文獻叢刊第56種。
沈茂蔭,《苗栗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臺灣文獻叢刊第159種。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臺灣文獻叢刊第121種。
余錦泉,〈宜蘭縣三星鄉平埔族人口分析〉,《文獻專刊》2:3-4,1951,頁1-5。
宋文薰、劉枝萬,〈埔里大肚城平埔族之頌祖祭〉,《公論報》(臺灣風土),136,1951,6月1日。
宋文薰、劉枝萬,〈貓霧束社番曲〉,《文獻專刊》3:1,1952,頁2-20。
宋文薰,〈新港社祭祖歌曲〉,《臺大考古人類學刊》7,1956,頁59-68。
李亦園,〈記本系所藏平埔族器用標本〉,《臺大考古人類學刊》3,1954,頁50-576。
李亦園,〈本系所藏平埔族衣飾標本〉,《臺大考古人類學刊》4,1954,頁41-46。
李亦園,〈從文獻資料看臺灣平埔族〉,《大陸雜誌》10:9,1955,頁19-29。
李亦園,〈臺灣平埔族的祖靈祭〉,《中國民族學報》1,1955,頁125-131。
李亦園,〈臺灣南部平埔族平臺屋的比較〉,《中研院民族所集刊》3,1957,頁125-137。
阮昌銳,〈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族〉,《臺灣文獻》17:1,1966,頁22-43。
阮昌銳,〈宜蘭地區漢化噶瑪蘭族〉,《臺灣文獻》17:1,1966,頁22-43。
阮昌銳,〈三個噶瑪蘭的故事〉,《臺灣文獻》17:1,1966,頁22-43。
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臺灣文獻叢刊第66種。
周鍾瑄,《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
周璽,《彰化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臺灣文獻叢刊第156種。
吳子光,《臺灣紀事》,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臺灣文獻叢刊第36種。
吳新榮,〈飛番墓與阿立祖〉,《南瀛文獻》1:3,1953,頁60-62。
吳新榮,〈南縣地名沿革總論〉,《南瀛文獻》2:1-2,1954,頁37-43。
吳新榮,〈北頭洋阿立祖新居落成〉,《南瀛文獻》2:3-4,1955,頁115。
吳新榮,《南臺灣采風錄》,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81。
吳新榮,《震瀛採訪記》,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81。
洪秀桂,〈南投巴宰海人的宗教信仰〉,《臺大文史哲學報》22,1973,頁445-509。
洪敏麟,〈卷八同胄志,歷代治理篇〉,《臺灣省通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2。
洪敏麟,〈住民志平埔族篇(一)〉,《南投文獻叢刊》21,1975,頁1-80。
洪敏麟,〈住民志平埔族篇(二)〉,《南投文獻叢刊》22,1976,頁1-49。
洪敏麟,〈住民志平埔族篇(三)〉,《南投文獻叢刊》23,1977,頁1-44。
柯培元,《噶瑪蘭志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臺灣文獻叢刊第92種。
胡傳,《臺東州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臺灣文獻叢刊第81種。
郁永河,《裨海紀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臺灣文獻叢刊第44種。
姚瑩,《東槎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臺灣文獻叢刊第7種。
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臺灣文獻叢刊第105種。
馬淵東一,〈高砂族の分類〉,《民族學研究》18:1-2,1951,頁1-10。
馬淵東一,〈平埔族之分類〉,《公論報》(臺灣風土)186,1951,9月27日。
根岸勉治,〈噶瑪蘭熟番移動與漢族之移民〉,《臺灣風物》14,1964,頁7-15。
宮本廷人,〈加走灣頭の熟番〉,《南方土俗》1:2,1931,頁135-136。
孫道始,〈語譯陳第《東番記》〉,《臺灣風物》5:8-9,1955,頁27-30。
翁佳音,〈頭社的阿立祖祭典〉,《臺灣風物》34:2,1984,頁98-104。
唐贊袞,《臺陽見聞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臺灣文獻叢刊第30種。
高拱乾,《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臺灣文獻叢刊第65種。
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臺灣文獻叢刊第37種。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臺灣文獻叢刊第4種。
移川子之藏,〈臺灣、土俗、人種〉,刊於《日本地理大系》臺灣篇,1930。
鄧傳安,《蠡測彙鈔》,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臺灣文獻叢刊第9種。
駱維道,〈平埔族阿立祖祭典及其詩歌之研究〉,《東海民族音樂學報》1,1973,頁55-84。
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臺灣文獻叢刊第793種。
盧嘉興,〈臺南縣下古番社地名考〉,《南瀛文獻》4(上),1956,頁1-13。
盧嘉興,〈臺南縣古地名考〉,《南瀛文獻》6,1959,頁1-20。
謝金鑾、鄭兼才,《續修臺灣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臺灣文獻叢刊第140種。
謝繼昌,〈平埔族之漢化:臺灣埔里平原之研究〉,《中研院民族所集刊》74,1979,頁49-72。
戴炎輝,《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
藍鼎元,《東征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臺灣文獻叢刊第12種。
藍鼎元,《平臺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臺灣文獻叢刊第14種。
魏清德編譯,〈被忽視之臺灣〉,《文獻專刊》3:3-4,1952,頁63-77。
Candidus, G著,子彬譯,〈三百年前臺南地方的住民(一)至(十)〉,《公論報》(臺灣風土)158、159、160、163、164、166、167、170、171、172,1954。
C.E.S.,蔡啟恒譯,《臺灣之過去與現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臺灣文獻叢刊第107種。
Mackay, G. L.,周學普譯,《臺灣遙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臺灣文獻叢刊第34種。
佚名,《安平縣雜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臺灣文獻叢刊第52種。
董誥,《皇清職貢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臺灣文獻叢刊第180種。
移川子之藏,〈頭社熟番の歌謠〉,《南方土俗》1:2,1931,頁137-145。
移川子之藏,〈漢治以前に於ける蘭陽平野の住民〉,《臺灣時報》96,1936,頁9-16。
國分直一撰,周德全譯,〈四社平埔族的尪姨與作向〉,《南瀛文獻》3:1-2,1955,頁95-98。
國分直一撰,廖漢臣譯,〈祀壺之村〉,《臺灣文獻》13:2,1962,頁90-103。
清水純,〈花蓮縣新社村噶瑪蘭族的宗教簡介〉,《中國民族學通訊》25,1986,頁51-58。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
陳文達,《臺灣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臺灣文獻叢刊第103種。
陳文達,《鳳山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臺灣文獻叢刊第124種。
陳正祥編,《臺灣之地名手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9。
陳炎正,《神岡鄉史》,臺中:臺中縣詩學研究會,1981。
陳炎正,〈岸裡社史話〉,《臺灣風物》31:1,1981,頁55-61。
陳春木,〈東河村平埔族阿立母的祭祀〉,《南瀛文獻》20,1975,頁137-143。
陳春木撰,余萬居、羅金鳳中譯,〈祀壺的村子〉,1986,中研院民族所手稿。
陳倫炯,《海國見聞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臺灣文獻叢刊第26種。
陳培桂,《淡水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
陳淑均,《噶瑪蘭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臺灣文獻叢刊第160種。
陳漢光,〈臺南縣地名研究初稿〉,《南瀛文獻》1:1,1953,頁18-24。
陳漢光,〈臺南縣六重溪之五太祖崇拜〉,《臺灣文獻》12:4,1961,頁146-155。
陳漢光,〈高雄縣荖濃村平埔族信仰調查〉,《臺灣文獻》13:1,1962,頁102-105。
陳漢光,〈高雄縣匏仔寮平埔族宗教信仰調查〉,《臺灣文獻》13:4,1962,頁88-99。
陳漢光,〈高雄縣阿里關及附近平埔族宗教信仰和習慣調查〉,《臺灣文獻》14:1,1963,頁159-168。
陳漢光,〈臺南縣六重溪之豬頭殼奉祀調查〉,《臺灣文獻》14:2,1963,頁139-142。
陳漢光,〈高雄匏仔寮家族構成〉,《臺灣文獻》14:3,1963,頁128-133。
黃逢昶,《臺灣生熟番記事》,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臺灣文獻叢刊第51種。
屠繼善,《恒春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臺灣文獻叢刊第75種。
張耀錡,《平埔族社名對照表》,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1。
張耀錡,〈卷八同冑志平埔族〉,《臺灣省通志稿》,南投縣省文獻會,1965。
董天工,《臺海見聞錄》,臺灣文獻叢刊第129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平埔蕃調查書〉(手稿),臺北,編者,1910。
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臺灣文獻叢刊第74種。
劉茂源撰,余萬居譯,〈探討Sirsya族:曾文溪畔的平埔族〉,中研院民族所手稿,1986。
劉斌雄,〈埔里巴則海親屬結構的研究〉,《中研院民族所集刊》36,1973,頁79-111。
衛惠林,〈巴宰族的親屬結構〉,《臺大考古人類學刊》35、36,1974,頁1-11。
衛惠林,〈埔里巴宰七社志〉,《中研院民族所專刊》甲種27,1981。
諸家,《新竹縣志初稿》,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臺灣文獻叢刊第61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