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ID login failed.

災難、文化與「主體性」:莫拉克風災後的省思

蔣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

莫拉克風災過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舉辦了一場「 氣候變遷、國土保育與台灣原住民族的社會文化願景:八八風災後的前瞻性跨學科討論會」。邀集了不同學科的研究同仁,從全球氣候變遷、原住民傳統環境知識與災後遷村議題、人類學的災難研究等幾個面向進行初步的探討。這個討論會的發言記錄,已經全文刊登在民族所的網頁上,公開供各界參閱。個人負責了該討論會的籌備工作,在此謹提出一些個人在討論會前後對於災後重建議題的省思,用意在邀請學界同仁提出更多的回應、異議與討論。

感同「身」受:日常生活與身體感的文化研究

余舜德(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他早已不年輕,結婚生子,中年發福。他吸氣收小腹,
腹部的脂肪往內擠壓,悶住內臟器官,小腹卻依舊突出,
憋氣久了,悶著的一口氣逐漸上升,卡在心頭..
--- 張躍升〈再見〉
--- (《自由時報》2006年4月11日副刊)

這段文字是自由副刊「五感」之二「觸覺」的專題裡一篇小小說之描述,小說家用此簡短行文來描述放棄理想,過著朝九晚五、幸福、無可挑剔的男子,因著腹部肥胖的感覺而思念起分手前躺在他尚未發福的腹部上哭泣的初戀女友。感官經驗引發記憶原本即是文學發揮的題材,於此日副刊同一專題下的三篇小小說,都藉由觸覺憶往的方式來述說故事。近年來感官與記憶的研究隨著身體主題性受到學術界莫大的關注,記憶如何體現於感官經驗也成為學界一個重要的研究主題。有趣的是,無論於小說或於學術的領域,從個別感官入手,都有難以畢竟全功的問題。張躍升的〈再見〉雖在「觸覺」的大標題下,但行文中其實亦綜合其他感官(聽覺與視覺)的描述,若稍加強其他感官的描述,放到下一期視覺或聽覺的專題,也可能可以。就如前面的引文所述之「發福/肥胖」的感覺,對一般人來說,即常是觸覺、視覺(張文中即提到腹部曲線),乃至聽覺(例如,手拍腹部的聲音)、嗅覺(肥胖的體味)的結合。

女書的情意空間

劉斐玟(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1982年,大陸學者宮哲兵在湖南省江永縣從事社會調查時,發現了一份寫著不明字體的藍色布面,布面上的字跡娟秀,筆觸纖細、字體呈菱形,詢問之下,才知道這一迥異於漢字的書寫系統就是所謂的「女書」。「女書」顧名思義就是女子專用,而男子莫之能識的文字。百年來,江永縣這些被摒於學堂教育大門之外的農村婦女,便是用女書寫下她們的情意音聲,或以女書記載個人的生命經歷,他人的傳說敘事,或以女書寫下禱詞,向神明祈福許願,或是以女書締交結拜姊妹,魚雁往返;一旦好姊妹要結婚了,她們也用女書寫下「三朝書」作為結婚賀禮。

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