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貝耍的阿立母信仰文化

平埔文化資訊網 文/圖

西拉雅祀壺文化

台南地區西拉雅族的信仰文化,是最典型的「祀壺現象」,也是最早發現此一現象的地區。日據時代末期,日人國分直一先生曾於台南地區做過田野調查,針對新化、知母義、北頭洋等地的信仰文化,發表「壺を祀る村」一書始為濫觴。

所謂「祀壺」(或拜壺)即是在公廨或私家住宅內設壇,奉拜數個「壺甕」或「瓷瓶」,壺甕之中裝有清水,插入甘蔗葉或澤蘭(平埔語叫「伊興」I-hing),壺甕瓶即代表神體,若說是祭拜壺體本身,不如說是信奉壺體內「向水」的神力。

「向」是西拉雅語的譯音,它的意義相當複雜,尪姨所作的法術叫「作向」,壺中的水代表的是「向魂」,作過向的水叫「向水」。「向」在表面上的意義只是泛靈信仰下的表徵,崇信宇宙間永生不滅的靈魂,所有的生命都有「向」,透過對「向」的控制與操縱可使人驅吉避兇,而神力所收服的孤魂野鬼即「向魂」。

而壺瓶上所插之青葉(甘蔗葉或澤蘭)代表的是神威,插於瓶中,向魂即不能外逸。祭拜儀式,向太祖(或阿立祖、尪祖、阿立母)許願,最基本的準備祭品即檳榔及米酒,行三向禮(三次點酒、三拜、前後噴酒個一次),這種祀壺現象,絕非一些民俗學者所持拜壺信仰,是種原始「性器」信仰的誤謬之論。

吉貝耍信仰系統

吉貝耍所發展出來的西拉雅信仰文化,是目前蕭壟社群,甚至是全西拉雅族最完整、虔誠、傳統的,而其信仰系統亦與其他區域有所不同。

在西拉雅四大社的信仰神祉名稱有所不同,守護神名有阿立祖、太祖、阿日祖、尪公、尪祖、阿立母、太上老君、太上李老君、太祖五姐妹、三十六太師等令人眼花撩亂的神名,這都是在整個西拉雅族的四大社及大武壟系統遷徙互成生活共同圈後,地方部落各自發展出來的信仰系統,但大都以「阿立祖」為共通的神祇。

據成功大學石萬壽教授的研究指出,「阿立祖」一詞原是平埔語「阿立」(祖先的意思),以及漢語「祖」二字的結合,原意應該是祖靈的信仰,而「阿立祖」也就成了西拉雅族共同祖靈信仰的神祇,而管制「向」的神即是阿立祖,祂的地位相當於漢人祖先教中的閻羅王,至少是地藏王菩薩的地位。

吉貝耍的平埔信仰系統,比其它西拉雅族部落來得複雜。「尪公」是此地最高主神,但不管事,平常祀壺置於祭司-李姓族人家中(現奉祀於李朱龍先生家),只有在祭典時才恭請至大公廨中。

而實際掌權者為「尪祖」(有傳說是尪公之妻),尪祖壺置於大公廨內,其下設有九位阿立母,阿立母是最主要執行神務的神祇,為尪公、尪祖的副手或是村落五個小公廨的角頭神。

阿立母手下又有巡查、侍衛等神職。由於阿立母是吉貝耍信仰系統中的主要執行神,所以阿立母幾乎成了此地信仰的代名詞。若阿立祖是為西拉雅共同的祖先的祖靈信仰,阿立母為私家祖靈的信仰,後來在提升為吉貝耍共同的信仰神祉。

具傳,阿立母曾多次顯靈,村人所見皆為慈眉善目的高雅婦人,身穿白衣白裙,口嚼檳榔,手持澤蘭或偶騎白馬出現,性好潔淨,不喜煙火,故在吉貝耍的信仰中,進入公廨(亦即漢人之廟)必須脫鞋,並且忌持香燒金紙。

吉貝耍的九位阿立母,分別掌管大公廨及五個小公廨的事務,各有其名(有的名字已失傳),並有地位高低之分,最高為大公廨內之「洛拉那」阿立母,小公廨角頭神以北公廨的阿立母地位最高(名已失傳)。

除了公廨的祀壺外,吉貝耍村人家中有無數「阿立矸」的私家性阿立母的祭拜,可以說是目前全台最完整的拜壺信仰系統,也是拜壺信仰最密集、普遍的部落。

吉貝耍的信仰系統神祉為何與蕭壟社群有所差異,據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潘英海教授訪查發現,吉貝耍的祀壺信仰並不是那麼單純僅與蕭壟社有關,因為此地原為哆囉國社地,哆囉國社的凹仔底(東河村)的蘇家輪祀尪公祖(亦有寫成洪公祖)與麻豆社有密切的關係,(另外麻豆鎮的尪公廟有「三元真君」,即為尪祖)。

在番屯政策實施之後,四大社的蕭壟、麻豆社被派至吉貝耍屯守,所以應該說吉貝耍的聚落是由蕭壟社、麻豆社、哆囉國社所形成(當然還包括後來的漢人),理所當然的吉貝耍的信仰系統也因此受到影響而與蕭壟社有所不同。

吉貝耍的四大祭祀節日

吉貝耍的阿立母信仰,除了大小公廨或私家的祀壺在農曆每月初一、十五日需作祀壺換青、換水的固定祭拜外,每年有四大例行的祭典,第一次是農曆三月二十九日的阿立祖生日,又稱「番仔過年」。第二次為農曆七月初一的開向。第三次農曆七月二十九日的禁向。第四次為農曆九月初五的「七神船破遇難日」。

農曆三月二十九日的祭典規模較小,分別於各大小公廨舉行,準備三牲、米酒、檳榔、嘪、粄等祭品祭拜,以前尚流傳有「頭綁甘蔗頭」的習俗,但現已不復見。

農曆七月初一的開向,當日尪姨於當日黃昏後帶領各祭司於大公廨內進行三向並念祝詞完,即拔去向缸中的青蔗葉、澤蘭,代表釋放被困壺中的向魂,隨後尪姨、祭司與村長,一同沿村外圍馬路一路敲鑼,告知村人已「開向」。

農曆七月二十九日禁向,再請向魂回壺中,並在各壺換上新的蔗葉、澤蘭(開、禁向類似漢人「開鬼門關」的習俗,其日期可能亦受漢文化的影響)。

農曆九月初五的「七神船破遇難日」事實應為蕭壟祖神登台灣紀念日,也有說是「阿立祖千秋日」,此祭典日是吉貝耍最隆重、最具代表性的祭典,活動其實是在初四就展開,直到初五下午,包括夜祭及哮海祭兩大祭典活動。

信仰組織

吉貝耍的阿立母信仰組織,除了由村民推選出的「大公廨管理委員會」外,另有信徒自行發起的「老君會」(即太上老君)。凡是家中祀奉有「阿立矸」的信徒,都可以參加此會,成員當中有許多是出外謀生定居他鄉的村民,其組織有些類似漢人廟宇的「王爺會」,所以可推斷此一「老君會」組織是受到漢文化的影響。

每年農曆九月初四是一年一度的聚會,並進行一年一度的「爐主」、「頭家」的「卜筶」工作,凡是由阿立母同意獲選為「爐主」者,必需於這一年內無條件義務地協助大公廨的諸多工作,阿立母會保佑其事業發達賺大錢,全家平安健康。

未卸任的爐主於農曆九月初四凌晨三點左右就需請尪姨為其還願,主持「拜豬」的祭拜儀式,其內容過程與「夜祭」拜豬相同。「老君會」的爐主在拜完豬後,需將整顆豬頭及其他代表性的肉塊割下,在隔天做「還尾願」的祭拜動作,這樣整個還願才算完成。

總括來說,吉貝耍的平埔信仰文化可說是深植在每個村民的心中,不但是原蕭壟社民的精神支柱,後來加入的漢人亦相當程度地融入此一信仰系統之中,在所有漢文化吞沒平埔信仰的歷史軌跡中,吉貝耍可說是個「異數」!從其村人外出都會帶著一小截澤蘭保平安的習慣中,不難看出村人對於阿立母信仰的虔誠、與信賴;從出外工作或遷徙他地村人家中常有「阿立矸」的祀奉,可以明白這小小的村落為何可以保有完整、傳統的阿立母信仰文化。



本頁最後修訂於2009-02-14
連結網址 http://ianthro.tw/p/72

平埔文化專題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