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中央研究院新聞稿

民族所數位典藏入口網與祭儀歌舞數位典藏成果發表

經過多年的努力,由本院民族學研究所主持的民族所典藏品數位化工程,日前順利完成第二期階段性目標。初期藏品數位化的作業,業已邁向推廣其數位化成果以及相關知識的新階段。2009年8月18日民族學研究所將舉辦「2009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數位典藏成果展」,正式介紹給台灣民眾。歡迎媒體屆時蒞臨指教。

此次成果發表會係由民族所「台灣原住民數位知識聚落開發合作計畫」及「台灣民族誌數位影音典藏計畫」共同舉辦,此二計畫皆屬於「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台灣原住民數位知識聚落開發合作計畫》於本階段的重要工作成果是完成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入口網(http://ianthro.tw)。這個依照Web 2.0概念所設計的入口網站,不僅展示民族所收藏之文物、照片,還特別加強瀏覽者討論、參與的互動設計。希望能夠於網路世界中,建立一個屬於台灣人類學知識與民族學研究社群的知識平台。

這個網站本階段共開放6千餘件民族所收藏之台灣原住民、漢人的文物,1萬8千多張珍貴黑白田野照片,以及7千餘筆原住民研究相關書目資料庫等等。使用者可以於線上直接引用、下載採用公眾授權釋出的數位檔案,並能進一步在線上申請出版、加值等利用。這項計畫係由本院民族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黃樹民擔任主持人、民族所研究助技師張藝鴻擔任共同主持人。

《台灣民族誌數位影音典藏計畫》(http://www.ethno.sinica.edu.tw)此回推出的重要數位化成果,則是該計畫中的《台灣原住民族祭儀歌舞計畫》。此數位影音計畫於今年完成後,總計327卷之影音檔已開放網上全卷瀏覽。該計畫研究報告書之文字檔也於數位化後開放閱覽與下載。

《台灣原住民族祭儀歌舞計畫》影音資料之採集由民族所研究員胡台麗主持,研究小組於1986-89年間攝錄了阿美、魯凱、賽夏、卑南、排灣、布農、鄒等七族的影音資料。當時以畫質最好的3/4專業錄影機攝錄。這批影音資料應是近代數位錄影機產生後最早且最有系統的一次台灣原住民族祭儀歌舞影音採集之成果。其中最具推廣價值的是七卷台灣原住民族祭儀歌舞實況錄影剪輯帶,包括阿美族宜灣豐年祭、魯凱族好茶小米收穫祭、賽夏族向天湖矮人祭、卑南族南王大獵祭、布農族霧鹿打耳祭、鄒族達邦及特富野戰祭、排灣族土坂五年祭與大社婚禮。本數位化計畫由民族所研究員胡台麗主持,完成後除提供民眾於網上免費閱覽外,亦與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之台灣原住民文化展示作結合。

民族學研究所希望藉由此次成果發表,在研究與收藏文物單位之間起拋磚引玉的效果,同時讓民眾體認台灣多族群文化的豐富內涵。

新聞聯絡人:

張擎,台灣原住民數位知識聚落開發合作計畫,[email protected] (Tel)886-2-2652-3483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公關室,[email protected] (Tel)886-2-2789-8821、(Fax)886-2-2782-1551、(M)0921-845-234



本頁最後修訂於2009-08-06
連結網址 http://ianthro.tw/handbook/5712